lecanemab治疗阿尔茨海默病(AD)的治疗方法及其药代动力学(PK)与药效动力学(PD)的详细分析。
一、Lecanemab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
1. 作用机制
Lecanemab(商品名:Leqembi)是一种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,靶向β-淀粉样蛋白(Aβ)的可溶性聚集体(原纤维,protofibrils)和寡聚体(oligomers),这些被认为是AD病理中毒性最强的Aβ形式。AD的病理特征包括Aβ斑块沉积和tau蛋白神经原纤维缠结,lecanemab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:
清除Aβ:lecanemab高亲和力结合可溶性Aβ原纤维和寡聚体,促进其通过免疫介导的清除机制(如吞噬作用)从脑内移除,减少Aβ斑块负荷。
阻止病理进程:通过降低Aβ聚集体,lecanemab可能减缓下游病理事件(如神经炎症、tau蛋白磷酸化和神经元损伤),从而延缓认知和功能下降。
生物标志物改善:lecanemab降低脑内Aβ水平(通过PET扫描评估),并改善血浆和脑脊液(CSF)中的生物标志物,如Aβ42/40比值和p-tau181水平,间接反映其对AD病理的干预效果。
2. 适应症与适用人群
适应症:lecanemab获美国FDA批准(2023年7月完全批准)用于治疗早期AD,包括轻度认知障碍(MCI)或轻度AD痴呆患者,且需通过Aβ生物标志物(如PET扫描或CSF检测)确认脑内Aβ病理。
适用人群:适用于50-90岁的早期AD患者,需排除其他痴呆类型(如路易体痴呆、额颞叶痴呆)。不推荐用于中重度AD或无Aβ病理的患者,因为其疗效在这些人群中未被验证。
基因筛查:由于ApoE ε4基因携带者(尤其是纯合子)发生淀粉样相关影像异常(ARIA)的风险较高,治疗前需进行ApoE基因检测以评估风险。
3. 给药方式
剂量与频率:lecanemab通过静脉输注(intravenous infusion)给药,推荐剂量为每两周10 mg/kg体重,输注时间约1小时。
治疗周期:临床试验中,lecanemab治疗持续18个月,核心研究(CLARITY AD)显示其在此期间有效减缓认知下降。开放标签扩展(OLE)研究进一步探索了长达24个月的治疗效果。
监测要求:治疗前需进行基线MRI扫描,并在第5、7和14次输注前进行MRI监测,以检测ARIA(包括ARIA-E脑水肿和ARIA-H微出血)。如出现ARIA症状(如头痛、混乱、视觉变化),需额外MRI检查。
4. 临床疗效
CLARITY AD试验(III期,2022年,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):
研究设计:1795名早期AD患者随机分配(1:1)接受lecanemab(10 mg/kg每两周)或安慰剂,治疗18个月。主要终点为临床痴呆评定量表-总和框(CDR-SB,0-18分,较高分表示更严重损伤)的基线变化。
疗效结果:
认知与功能:lecanemab组CDR-SB评分变化为1.21,安慰剂组为1.66,绝对差异0.45分,相当于减缓认知和功能下降27%(p<0.001)。次要终点(如ADAS-Cog14、ADCS-MCI-ADL、MMSE)也显示显著改善。
生物标志物:lecanemab组脑Aβ水平(PET SUVr)降至22.99 centiloids(低于Aβ阳性阈值30 centiloids),血浆Aβ42/40比值增加,p-tau181和神经炎症标志物(如GFAP)降低。
临床意义:尽管0.45分的CDR-SB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意义,但其临床意义(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, MCID)尚存争议,部分研究认为MCI患者的MCID为0.98,轻度AD为1.63。
Study 201(II期,2021年,Alzheimer’s Research & Therapy):
在856名早期AD患者中,10 mg/kg每两周剂量在18个月时显示出剂量依赖性Aβ清除(PET SUVr降低0.306单位),并在ADCOMS、ADAS-Cog14和CDR-SB评分上减缓临床下降27-56%。
开放标签扩展(OLE)研究显示,治疗中断(gap期,平均24个月)后,Aβ水平部分回升,但重新开始lecanemab治疗后可再次降低。
实际效果:lecanemab可延缓约6个月的症状进展(如认知和日常功能),使患者在早期AD阶段有更多时间维持独立生活能力,但并非治愈性治疗。
5. 安全性与副作用
常见不良事件:
输注反应(26.4%):包括头痛、头晕、恶心,通常在首次输注后发生,多为轻中度,严重者少见(约1-2%患者因副作用停药)。
ARIA:淀粉样相关影像异常是主要安全关注点,分为:
ARIA-E(脑水肿):lecanemab组12.6%,安慰剂组1.7%,多在治疗3-6个月内发生,ApoE ε4纯合子发生率最高(34.5%)。
ARIA-H(微出血):lecanemab组17.3%,安慰剂组9%,孤立性ARIA-H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(9.1% vs 9%)。
症状性ARIA:约1.7%患者出现头痛、混乱、视觉变化等症状,严重病例(如大出血)罕见,但已有病例报告与lecanemab治疗相关的死亡(0.7% vs 安慰剂0.8%)。
禁忌症:不推荐用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,因其增加ARIA-H和脑出血风险。ApoE ε4纯合子需谨慎使用,欧洲药品管理局(EMA)建议仅用于ApoE ε4非携带者或杂合子。
管理措施: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痴呆专科医生管理,配备MRI监测和ARIA应急预案。患者和家属需了解潜在风险和监测要求。
6.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
诊断确认:治疗前需通过Aβ PET扫描或CSF检测确认Aβ病理,避免用于非AD相关痴呆。
基础设施需求:需配备PET/CSF检测、定期MRI监测和输注设施,低收入地区可能因成本和设施限制难以推广。
联合治疗潜力:正在研究lecanemab与tau靶向药物(如E2814)联合使用,以应对AD的多重病理,可能提高疗效。
详情用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,获取更多药品说明书、药品价格、药品副作用、服用方法等资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