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Baxdrostat 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尚未在全球主要市场(如中国、美国、欧盟等)正式获批上市,以下信息基于已发表的临床试验数据、研究文献及公开资料整理,仅供参考。
一、适应症
Baxdrostat 是一种新型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,其核心研发目标为 难治性高血压。
难治性高血压定义为: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,同时使用至少 3 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(包括 1 种利尿剂),且每种药物均达到最佳剂量后,血压仍未达标(一般指诊室收缩压≥140 mmHg 和 / 或舒张压≥90 mmHg);或需要 4 种及以上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。
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抑制醛固酮合成酶(CYP11B2),减少醛固酮生成。醛固酮过多是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(可导致水钠潴留、血管重构及血压升高),因此 Baxdrostat 可能通过降低醛固酮水平改善血压控制。
二、使用说明
1. 用法与给药方式
给药途径:口服,随水送服,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(临床试验中未发现食物对吸收有显著影响)。
用药频率:每日 1 次,建议固定时间服用(如晨起),以维持稳定血药浓度。
2. 推荐剂量(基于临床试验方案)
起始剂量:通常从低剂量开始,例如 0.5 mg / 日(具体剂量需根据临床试验阶段和患者情况调整)。
剂量调整: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耐受性,每 2-4 周可逐步调整剂量(如增至 1 mg / 日、2 mg / 日),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 4 mg / 日(需参考最新临床试验数据)。
特殊人群剂量调整:
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:可能需降低起始剂量(如 0.25 mg / 日),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及不良反应。
肾功能不全患者:目前数据有限,需谨慎评估,可能需减少剂量或延长调整周期(因药物可能经肾脏排泄)。
三、不良反应
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对醛固酮合成的抑制作用相关,常见及潜在不良反应包括:
1. 常见不良反应(发生率≥5%)
电解质异常:如低钾血症(醛固酮减少可能影响肾脏保钾功能,表现为乏力、肌肉痉挛、心律失常)或低钠血症(水钠潴留减轻过度,可能伴随头晕、恶心)。
低血压相关症状:头晕、乏力、直立性低血压(尤其在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时)。
胃肠道反应:轻度恶心、腹泻,通常可耐受。
2. 潜在严重不良反应(发生率 < 2%,需警惕)
高钾血症:尽管发生率较低,但与保钾利尿剂(如螺内酯)、ACEI(如依那普利)、ARB(如氯沙坦)合用时风险可能增加,表现为心悸、肌无力、心电图异常(需定期监测血钾)。
肝功能异常:少数患者出现肝酶(ALT、AST)升高,可能与药物代谢相关,需定期监测肝功能。
过敏反应:皮疹、瘙痒等(罕见,如出现需停药并就医)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 用药前评估
需确认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,且已优化现有降压方案(包括足量利尿剂)。
基线检查:用药前需检测血钾、血钠、肝肾功能及心电图,排除高钾血症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禁忌情况。
2. 用药期间监测
电解质监测:用药后 2 周、4 周及剂量调整后需复查血钾、血钠,此后每 3-6 个月定期监测,避免电解质紊乱。
肝功能监测:用药前、用药后 1 个月及每 3 个月监测 ALT、AST,如发现肝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3 倍,需停药并评估。
血压监测:定期测量诊室血压及家庭血压,避免过度降压导致低血压。
3. 药物相互作用
禁忌或慎用联用:
保钾利尿剂(如螺内酯、氨苯蝶啶):可能增加高钾血症风险,需避免合用或密切监测血钾。
ACEI/ARB 类药物:可能增强降压效果及高钾风险,需谨慎联用并调整剂量。
肝酶诱导剂(如利福平):可能加速 Baxdrostat 代谢,降低疗效,需监测血压并调整剂量。
4.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妊娠及哺乳期妇女:目前尚无足够数据证实安全性,动物实验显示可能影响胎儿发育,妊娠期间禁用;哺乳期妇女需停止哺乳或停药。
老年患者:老年患者对降压药敏感性可能增加,需从低剂量开始,密切监测低血压及电解质异常。
手术患者:术前需告知麻醉医师用药史,避免术中低血压风险。
5. 患者教育
告知患者可能出现头晕、乏力等症状,避免突然起立(预防直立性低血压)。
如出现肌肉痉挛、心悸、持续恶心、黄疸(皮肤 / 眼白发黄)等症状,需立即停药并就医。
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总结
Baxdrostat 作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潜在治疗药物,其核心优势在于靶向醛固酮合成异常的病理机制,但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,安全性和有效性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。未来获批后,其说明书将基于最终研究数据更新,临床使用需严格遵循官方指导。
详情用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,获取更多药品说明书、药品价格、药品副作用、服用方法等资讯。